×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众创空间简介

时间:2023-04-10 11:03  点击: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众创空间位于济南市莱芜区山财大街1号,由学院运营管理,于2022年备案市级众创空间。

一、空间基本情况

空间总面积2621.84平米。其中,核心服务区871.18平米,配有接待、路演、服务、孵化、展示等功能区域,和办公室、档案室、会议室、双创直播间等职能房间;此外,另有3个核心孵化区、N个辐射带动区。各区共有办公卡位(126个)、配备台式电脑40台、显示大屏3面、软硬件设施设备齐全。

空间实行“租物网水电暖耗材饮”全免政策,采取“专业孵化+创业导师+天使投资”的孵化手段,为现在孵66个创业团队、25个初创企业提供创业场地、共享设施、技术服务、咨询服务、投资融资、创业辅导、资源对接等“一站式”创业服务,以创业带动就业,激发全校师生创新创业活力。

二、空间特色和创新

1.特色专业,特色成果

(1)文物修复领域特色突出

文物修复次空间,依托文物保护与修复国家级骨干专业、国家级文物修复与保护实训基地、文物数字化研究中心。创新应用3D打印、数据采集、数据建模、数据成型等新技术、新工具、新材料,不断攻克难关,创新实践“多项目、真情境、新师承”人才培养模式。。如今,学院已累计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文保毕业生610人,毕业生就业率100%,对口就业率80%以上。

(2)AI人工智能蓬勃发展

AI次空间,依托一核六维“人工智能+”专业集群,通过实施大赛进课程、进实训项目、进育人方案,学生技能水平不断提升,技能大赛屡获佳绩。近几年,先后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

(3)智慧商贸链通社会活力迸发

借助市场营销综合实训室、京东电子商务实训室等二十余间实验实训室及配套实训软件和10余家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开展以赛促学,提升技能水平。近年来,师生技能大赛成绩显著,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商务技能”赛项团体一等奖1项;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2项;OCALE全国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获国家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省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屡获佳绩。

2.管理创新

1)科学的运营组织架构

针对学校系部分散、孵化资源广泛分布的特点,创造性地设计了 “1+N+X”主-次空间组团模式,形成“一心三核N辐射”工作联动架构。其中“1心”为中心服务区,“3核”为核心发展区,在上述三系“次空间”,依靠本系场地、设施、师生、项目实现服务下沉、资源渗透;“N辐射”为辐射带动区,包括了所有其他系部。充分调动各系部积极性,整合资源,将科技孵化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该创新模式已申报了课题研究,已经完成了《“1+N+X”——高校孵化载体运营体系创新》 《自强长技 护巢哺凤——大学生创业协会的自我孵化》校报发表、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高校双创孵化载体运营体系建设研究-凤翔众创空间“1+N+X”模式 》目前该课题正在进行山东省创新创业成果提炼。

2)对运营团队的孵化

空间设运营和创孵两个服务部门,分别承担项目进驻、物业管理和政策解读、项目辅导和申报等职能,对空间运行、综合服务、平台维护、政策服务、孵化服务、金融服务进行全面辐射,学校授权社团组织——创新创业协会对空间进行管理,通过第三方专业公司的培养与孵化,实现公司化运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服务意识,培养未来的科技服务人才。有利于载体运营规范化。

3)形式创新

依托“一心三核N辐射”架构,空间建设“双创直播间”,由创新创业协会骨干组成20人“学生主播团”,打造“主直播间+系部移动直播间”空间联动式直播矩阵,主直播间承担政策发布、企业宣传、知识分享、项目路演等核心功能;系部直播间开展垂直领域双创课堂(如智能制造专场、文创IP开发课);N个辐射系部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特色项目云展示,实现空间资源联动共享,全年开展直播36场,覆盖90%专业,校内外观看人数数千人次,有效地提升了学校和地区创业氛围。

三、运营机制

空间导入了成熟的“IPS”层级服务模型,为入驻团队和企业提供 IAAS—物理空间服务,PAAS—平台性服务,和 SAAS—品牌性软件服务,完善基础服务、创业辅导和交流培训、管理咨询和市场推广、项目推介与融资、人才引进和专业服务五个核心功能。其中:

1.总面积2621.84平米,共有办公卡位126个、设核心服务区配有开放式的办公区域、会议室、洽谈室、路演区、服务区、休息区、展示区、双创直播间等功能区域,满足创业者日常办公和商务活动的需求。

2.针对大学生创业学、训、践、创四个阶段,构建了四个平台:

(1) 创新创业基础教学平台——创新创业学院,深度融合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2)创业实训指导平台——创业服务中心,提供包括工业机器人、3D打印、智能制造、大数据中心等在内的30项前沿实训项目,构建起“学-训-赛-创”四位一体的实训体系。同时,引入远程实训课堂,利用先进实训软件模拟创业场景,实现与导师专家的即时互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此外,还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直接支持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

(3)创业行动实践平台——创业实践基地,配备完善的公共创业教育教学设施与服务,并与企业合作共建8个创业实践基地,为初创企业提供从创意到市场的全方位孵化支持。

(4)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挖掘校内外资源,聚焦于应用研发领域,整合包括各级科研公共服务平台在内的14个优质资源,为创业项目提供涵盖研究开发、产品设计、质量技术检测、分析测试等在内的全方位技术服务。

(5)通过开展信息交流、政策研究、项目申报、资源配置、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产业招引、招商推广、成果转移转化、技术交流、基金创投、投融资、文创策划、品牌设计、营销策划、会展服务、课题研究、规划咨询等SaaS创新创业活动,将上述创新创业活动以品牌化的方式提供创业者,打造导师来啦、双创直播间、服务对接桥、凤翔路演厅、大赛辅导营、人才港湾、成果转移站、技术交流坊等品牌活动。

四、团队设置

1.创业导师团队方面

空间建立由校内专职导师和社会各界有资源、有背景、高学历的各界业内优秀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导师组成的15人专家导师团队,他们通过创业项目路演沙龙,问诊等方式,在法律、金融、财务、风控、知识产权、营销等方面提供专题辅导服务,帮助企业/团队发展。

2024年7月空间成功组织了“交融互通促双创 凝心聚力筑空间”为主题的导师交流会,集中颁发导师聘书并与第三方服务机构集中签约。2024年组织导师开展项目入孵评审5次,评审项目20组,开展项目赛前辅导12次,累计辅导项目34个,其中,辅导的参赛项目5个项目荣获金牌,6个项目荣获银牌,2个项目荣获铜牌,创造了学校在历届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最好成绩。

2.孵化服务队伍方面

空间现有专职运营管理团队12人,100%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10人,全部拥有“双创”相关职业资格。绑定创协协助对空间进行管理。同时注重对学生科技服务意识的引导,促进科技服务人才的培养。

3.社会化专业服务机构方面

空间先后引入服务机构23家,覆盖了工商注册、法律咨询、财务筹划、人力资源、政策解读、项目申报、企业管理、项目辅导等多个领域,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创业服务。

2024年开展了“初创公司视角下新《公司法》简要解读”报告会1次、校园招聘会2次、政策解读会2次、企业管理咨询3次。

五、管理制度

为确保运营规范高效,空间自运营以来就重视和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制定和完善了《机构设置及岗位职责》、《运营管理机构与入驻机构的责任与义务》、《日常管理条例》、《创业导师管理办法》、《档案管理制度》、《职能房间使用管理制度》、《进入退出管理办法》、《物业管理制度》《入驻孵化流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金管理办法》等10余项空间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服务体系。

六、服务开展情况

1.创业辅导与培训

空间建设双创社团、校外服务团、创业导师团“一体两翼三层”的资源型支撑性平台,定期组织创业辅导与培训活动,邀请行业专家、成功企业家、风险投资人,围绕创业计划书撰写、商业模式设计、市场营销策略、财务管理等关键环节进行授课和分享,帮助创业者更好地把握市场方向、规避创业风险,提升自身的创业能力和竞争力。年开展辅导、讲座、沙龙等活动30余场次,服务企业/团队180家次;累计辅导项目千余个,其中获省级以上创业大赛一等奖30项。

2.投融资对接

畅通投融资渠道,与莱芜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担保机构、风投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通过举办项目路演、创业大赛等活动,吸引投资人关注。目前空间已有文物囊匣、智能垂钓、五角星、三捷知产、税启信息5个项目获得天使投资。

3.人力资源服务

空间与山东永佳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山东重工新城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合作,在劳务派遣、人才中介、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方面为创业项目提供解决方案,同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创业学生专业素养和竞争力;双方联合举办校园招聘会、创业沙龙,推广双方的品牌和服务。

2024年共同组织参加“选择济南,共赢未来”校园招聘会11场次,开展职业规划大赛培训会2期,开展《如何展现最佳自我--职业规划与面试准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专题报告会1期,服务4000余人次。

4.技术创新服务

空间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形成联合协同的创新研发模式,通过联合开发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工作,共同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共享研究成果,产出一批科技创新成果。空间制定专门政策针对于获得知识产权、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小微企业,在租金优惠、补贴、优先服务等方面予以支持。通过孵化的三捷知识产权公司及合作的济南禾沐春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提供一对一形式的技术难题解答,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协助企业进行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保护技术创新成果;邀请济南巨手工控技术有限公司粱作新专家来空间开展专题研讨,辅导大型科研仪器入网,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运营以来,通过以赛促创已获得各类专利产权107项,组织各类产学研活动20余场。

5.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空间挖掘学校内外资源,立足产业发展,聚焦应用研发,充分运用现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山东省粉末冶金先进制造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粉末冶金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东江河湿地生态研究院1个,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5个,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优质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市级科研平台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等27个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29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发挥学校人才与专业综合性优势,围绕产业技术性能关键问题开展协同创新,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应用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新商业产业转型升级。

6.国际化与跨区域合作

自成立之初,空间便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网络,与世界各地的教育机构携手共进。近两年,已借助学校与15所国际职业院校建立的合作关系开展国际交流。其中与马来西亚CEDAR国际技职学院携手共建“班·墨学院”,邀请泰国罗勇技术学院的国际学生参与传拓项目,与芬兰罗约阿应用科学大学就医学技术、文物修复等特色专业共同培养创业人才,与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技术大学达成创业导师互访计划。